阿里全面学习拼多多黄峥说:形势比人强做好当下不问未来

时间: 2024-03-17 16:07:33 |   作者: 名创精品系列

  和我熟悉的朋友都清楚,我在16年和17年才徐汇漕河泾开了一家精品水果店,距离拼多多总部不远,很多拼多多的员工以及来上海出差的拼多多客户在我的美团上面买水果,就加了微信。

  当时的淘宝如日中天,拼多多还非常非常弱小,弱小到没什么商家愿意在拼多多上面卖东西,拼多多也没什么用户。当时的拼多多是用QQ群进行商家管理的,经常有人去公司闹腾,要求公司结账。

  拼多多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亲自去江浙沪的小厂家谈合作,工厂们也不给面子,他们就是把拼多多当做清理库存的地方,没什么售后,也谈不到品质,一个是做农业,农产品其实是不赚钱的。

  而16年和17年还是互联网创业非常火爆的时候,拉个微信群,朋友圈喊一喊都能筹到不少钱,当年也有人投资我,可惜我还在部队服役,无法操作,现在都还遗憾。下图就是我16年写给投资人的初稿,17年放弃创业,发在QQ日志上面留念。

  当时新零售是一个重头戏,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三家争霸,而围绕着生鲜,仅仅徐汇长宁闵行三个区域就有十几家所谓的互联网零售创业平台,真的是一个火热的年代啊。

  所以,曾经有人邀请我加入拼多多,做采购员,我拒绝了。具体岗位名字记不清,就知道是坐火车去江浙沪的小镇上邀请对方加入拼多多卖家,提供服务,谈合作和管理。

  到2019年的时候,我发现拼多多上面的水果和蔬菜是真便宜,我收入不高,家里开支大,很是拮据,为生存,就慢慢开始用拼多多,后面成为资深用户,在后面我在拼多多上面买了电脑、手机和白酒,眼看看拼多多崛起。

  这个号只有九篇文章,阅读量很高,如果黄峥坚持做自媒体的话,肯定也是一个大佬了。到今天这个号,你们已经搜不到了,只能微信好友推送的方式加关注。

  其实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当时的黄峥为啥要创业,直到今年,我看到淘宝开始全面抄袭拼多多,我才忽然醒悟,才有了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做个分享。

  其实黄峥自己创业的时候,对能不能成功也是心里没数,他说:“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嘛,就是形势比人强,大的环境下,我们正好在这一个地区,那我们就尽到自己的本分,做一些我们该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就是再怎么样,我们在整个时代的长河中,都是非常非常非常渺小的。”

  小学在杭州市郊,应该算是很一般的,因为奥数得了个奖,考进去杭州外国语学校,在90年代初,我们就有外教,有国外的中学生来交流,还有出国做home stay的机会。

  大学的时候入选Melton Foundation,有机会到不同国家学习生活,他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他们的出发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是我之前完全不知道、也很难想象的。”

  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特别是官二代是很优秀的。

  田忌赛马,能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创造出局部的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

  这些认识不仅对我们理解教育和成长很有帮助,更是黄峥的主要精神内涵,是理解拼多多成长的关键。

  黄峥大学期间在微软实习,04年研究生毕业后去了Google工作三年,实现了财务自由。

  第一、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拼多多关注的是更大的人群,所以就有了流量基础。

  实惠这件事,是一个普适性的需求。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超高的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跟消费能力没关系。

  第二、拼多多不会做采销,也不会做物流和配送,对供应链升级是拼多多长期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拼多多不一定要品牌升级、要全品类,拼多多要做的事情永远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不同于京东的自营和京造,淘宝的天猫超市和工厂店,拼多多的定位是上下游匹配的工作。

  拼多多和抖音很像,都做的是算法匹配,而传统的京东和淘宝则是展销式的卖场。

  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淘宝一直倡导C2B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长尾的,很难做反向定制。

  而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极大减少相关成本。这也就是沃尔玛和Costco的差别,拼多多的终级定位就是针对不一样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

  京东唯品会蘑菇街都试验过类似拼多多的模式,但对它们来说,拼团只是一个创造GMV增长工具。

  拼多多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

  拼多多在APP里基本上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能想象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第四、创业很多时候和投资一样,选择比努力重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点,但像投资中复利的连续回报也是很厉害的。

  如果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我们得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费用。

  那些跟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在资产的购置上,错误的浪费其实是不太会的,最多只是买贵了一些。而在费用的浪费上则非常可恶,往往还有负作用。

  这里的思想对于理解蔚来倒是很有帮助,我很欣赏蔚来,但是我不知道它能不能走到最后,现在市场上对蔚来误解很深,这里我点一下。

  最后我借黄峥给自己做个小小的宣传,很多人都说我是个“卖保险的”,我自己更倾向于觉得自身是“爱的守护神”、“幸福规划师”,用黄峥的话说“你可以说我low,说我低级,但你无法忽视我。”

  关于保险,在他最后一篇文章里面做了一些思考,他说:保险这种产品进一步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如此下去,如果市场是高度有效不受干扰的,法律是保障资本及其复利的合法性的,那么很可能会使得富的人越富,穷的人越穷。

  保险的功能就是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这是保险的真正价值所在。对于中产阶层,配置储蓄险作为家庭资产的底层组成,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进一步,黄峥思考说: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让穷人也能卖“保险”给富人,以此来实现更精细化的反馈,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向穷人回流的循环呢?

  比如说有一千人在夏天的时候就想到在冬天的时候要买一件某种样子的羽绒衣,将联名订单给制造商,并愿意按去年的价格出10%的订金。

  这种情况下,工厂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愿意给他们30%的折扣的。因为工厂从联名订单里获得了一个工厂原来不具有的一种需求的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行生产的便利,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候的笃定。

  每个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对自己的意愿,对自身在未来某个点的需求和规划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

  这种个人规划和意愿,以及个体对自身某个行为的确定性的把握,对供给方往往是有价值的,它能够更好的降低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资源以及资本的更有效配置。

  这其实是很Costco的打法:大单品,标准化战略,和淘宝的海量商品,长尾效应完全不同。

  到了2023年的今天,我在最近的阿里巴巴财报和实际的购物软件使用中发现:淘宝开始拼多多化,拼多多开始淘宝化。

  比如,淘宝开始执行价格力战略,通俗点就是价格战,产品的性价比也有极高的提升,比如我刚买的小米14 Pro手机,淘宝的价格就比拼多多更便宜

  但是淘宝目前还是有很多差距,比如商家没有及时发货,客户获取补偿要自己申请,客户退款流程很长,商品的排列其实是陈列式,场景匹配很不足,淘宝优惠券的使用还是不够方便,说到底,淘宝的心还是不够狠。

  而不断做产业链升级、增加品牌占比的拼多多在未来和淘宝的竞争中会不会战力衰减呢?

  田忌赛马,能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创造出局部的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那些跟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在资产的购置上,错误的浪费其实是不太会的,最多只是买贵了一些。而在费用的浪费上则非常可恶,往往还有负作用。与其担忧未来,不如做好当下。

  写的挺好,让我对多多有了多一点的认识。我多多用的不多,目前就百亿补贴和官方旗舰敢买点试试,更多便宜的店家太多假劣。最求性价比是理想的,也是最难的。不管哪个平台,如果消费者不用再小心翼翼甄别,那就厉害了。

  命运有时候就是很奇怪,我当年差一点就加入 拼多多 ,成为一代大佬。和我熟悉的朋友都清楚,我在16年和17年才徐汇漕河泾开了一家精品水果店,距离 拼多多 总部不远,很多拼多多的员工以及来上海出差的拼多多客户在我的 美团 上面买水果,就加了微信。当时的淘宝如日中天, 拼多多 还非常...